原文發表於Smart智富月刊二O一八年七月號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,文章請勿複製內容至其它網站。
一年一度的除權息旺季即將到來,存股族最關注的除了「電信」和「食品」類股外,股價平易近人的金融股(普遍低於25元)更是熱門存股標的。公股銀行穩定經營的形象與保障性深受股民喜愛,如兆豐金(2886)、第一金(2893);民營銀行的活潑經營與成長性也擁有死忠存股族,像中信金(2891)、玉山金(2884)。
那麼存公股金控好還是民營好?以「生活投資學」的角度切入,我認為如此區分太「意識形態」,穩定的公股金控可能沒你想像中穩定,而成長型的民營金控也不一定成長。我建議從未來「數位銀行」與「行動支付」的趨勢切入,要了解這群用戶超過九成都是年輕族群,是未來貸款買房買車的主力,存股是長期投資,能不關心未來銀行主力用戶的走向嗎?
存股是長期投資,要關注「數位銀行」趨勢。
回想一下到實體銀行開戶的情景,抽號碼牌,接著等叫號後得填寫眾多資料。在現在職場忙碌的生活中,開戶過程真的吃力不討好。反觀「數位銀行」大不同,以我自身開過台新(2887)Richart跟王道(2897)數位銀行之經驗,在家吹冷氣用手機APP開戶即可,身份只需要透過它行帳號與自然人憑證即可驗證,全程不到「十分鐘」就開戶成功。此外,透過網路的口碑行銷,數位銀行以極快的速度成長,2016年底截止總開戶數約八萬,隔年就成長387%至三十九萬戶。今年第一季淨增二十五萬戶,直逼2017全年三十一萬新用戶數。
表一、台灣數位銀行近三年總用戶數統計(資料來源:金管會銀行局)
年度 |
開戶數 |
成長率 |
2016 |
8萬 |
—— |
2017 |
39萬 |
年增387% |
2018Q1 |
64萬 |
季增63% |
市場領導者:台新銀行Richart,近四十萬用戶,市佔率超過60% |
國內22家數位銀行目前呈現強者恆強的局面,台新金的Richart數位銀行以無卡取款、免費跨行提款與轉帳、綁定信用卡消費最高3.5%回饋等攻勢搶下超過60%市佔率,擁有約40萬用戶。屬於中型金控的台新金成功以子品牌策略與創新服務,撂倒如頂尖金控國泰(2882)的數位銀行。連實體銀行個位數據點的王道銀行,都能於2017年僅以9個月時間奪下近十萬用戶,震驚同業,顯見數位銀行會顛覆過去金控排名版圖。大型金控由於實體與數位銀行間存在利益衝突,無法大刀闊斧推通數位銀行的進展,反而給企圖成長的中小型金控絕佳良機搶佔客戶。
ATM數目,數位銀行發展關鍵。
目前數位銀行發展儘管勝負明顯,但未來鹿死誰手尚未定案,以「散戶分析師」的生活角度出發,我認為「ATM」佈局會是一大關鍵。以我擁有台新Richart、國泰KOKO及王道等三家數位銀行的用戶體驗來說,由於全家便利商店ATM的主要合作對象即是台新,存款提款都方便,所以Richart是我最常使用的數位銀行。相反的,王道則是使用頻率最低,因為缺乏ATM佈局。未來實體銀行減少的趨勢下,哪家銀行擁有提供存提款與各項功能的ATM數量多,就擁有強力競爭優勢。
循著這樣的思維,分別在7-Eleven與全家佈局ATM的中信金與台新金就擁有絕佳「護城河」,前者在全台約有約五千五百台,後者擁有近三千兩百台的數量(卡優新聞網統計至2017年底)。值得注意的是國泰金(2882)透過與雙北捷運及全聯福利中心結盟,更搶奪台新在全家超商的佈局,ATM總數也超過三千家,是未來發展旗下KOKO數位銀行的大優勢。
行動支付綁定信用卡,五大國銀壟斷市場。
行動支付如LINE與街口支付崛起,目前超商結帳僅有20%是以「非現金支付」,政府為了能課攤販的稅,也積極推動夜市商圈的行動支付,顯見未來成長空間極大。行動支付需綁定「信用卡」,數位銀行同樣需要給予刷卡優惠增加開戶數。根據金管會資料,目前台灣信用卡呈現六大銀行壟斷的局面,除了花旗外,五大國銀分別為國泰、中信、玉山、台新與富邦,2017年每家刷卡金額皆超過兩千億。第七名後的銀行之金額都低於八十六億,公股銀行最好的第一金排名十二,僅刷約五十億。
台灣銀行總用戶數約一億三千萬戶,未來勢必會慢慢被數位銀行取代,行動支付業者近年的高消費回饋戰略,更帶動了台灣年信用卡消費金額年年創新高。投資金融股千萬別忘了考量「生活消費經驗」,存股是投資未來而不能只看企業過去表現。
表二、2017台灣信用卡簽帳金額排名與個股基本面(資料來源:金管會)
排名 |
銀行 |
簽帳金(億) |
市佔(%) |
EPS(元) |
股利(元) |
1 |
國泰 |
4,415 |
16.83 |
4.47 |
2.5 |
2 |
中信 |
3,897 |
14.86 |
1.91 |
1.08 |
3 |
玉山 |
3,160 |
12.05 |
1.49 |
1.21 |
4 |
台新 |
2,424 |
9.24 |
1.15 |
0.98 |
6 |
富邦 |
2,159 |
8.22 |
5.19 |
2.3 |
備註:第五名為花旗,為外商且未在台上市,故未列入表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