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發表於Smart智富月刊二O一八年六月號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,文章請勿複製內容至其它網站。
電信龍頭中華電信(2412)在四月份推出軍公教人員4G吃到飽不限速,月租只要499元的七傷拳(傷人且傷己),奮力搶食軍公教市場大餅。因應老大帶頭點燃價格戰,台灣大(3045)與遠傳(4904)端出同樣價格的牛肉應戰,力挽狂瀾,在「敵不退,我也不退」的末路賽局下,似乎消費者才是最大贏家。值得一提的是,身為超級熱門定存股的電信三雄,存股族是否還能繼續關愛?
先講我個人觀點:「長期持股者續抱、無持股者三思而後行」,三大電信平均連續發放股利不間斷20年,即使近年股利衰退,但電信民生必需的特性且資本公積高,還是能維持不錯的股利政策。再者,長期持股者經過多年的配息後,持股成本已大幅降低,再多領個幾年甚至持股都零成本了。如果沒有絕對信心換股一定會更好的話,穩穩領股利是相對低風險的選擇。那無持股的投資人該怎麼評估能否存電信股?在看財報前,我一直倡導的「生活投資學」就是最佳指引,只要以下兩個問題的答案你覺得是正面的,那就可以投資,反之亦然。一、未來的電信服務費用會不會覺來越低?二、產業現況是共榮還是互相傷害?
電信費用會越來越低嗎?我個人認為機率非常高。身為散戶分析師的你,可以問自己不同電信業者的服務是否有「顯著差異」?除非你是住在像我老家那種連7−Eleven都沒有的南部偏遠鄉鎮,只有中華收訊良好;拿台灣大基本上是My God,或者只有遠傳沒有訊息,否則住都會區的朋友基本上使用哪家電信差距不大。正因為無差異,所以這類產業搶客戶就只有「殺價競爭」一途,因此四月軍公教499購物機吃到飽結束只是假議題,中華電信隨即在五月推出599購機4G吃到飽,雖要求多繳一百元但給予購機優惠,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。此外,由於被許多非軍公教族群抗議,所以推出469元4G限速21M吃到飽來安撫客戶;母親節也推出限時499吃到飽申請方案。帶動台灣大及遠傳跟進,限時全面開放499吃到飽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電信業者的營收勢必持續衰退,特別是高資費客戶轉換為低資費客戶後會衝擊更大。
還記得十年前我大學時代的3G吃到飽動輒上千元,現在業者花了數百億取得4G執照後,吃到飽月租卻僅剩半價。更激烈的還在後頭,殺價競爭是為了薄利多銷,但每家業者都跟進價格戰不僅導致每客戶平均收入(ARPU)下降,而且大家擁有的客戶數都沒增加,沒有任何業者因此得利。相較於超商雙雄統一超(2912)跟全家(5903)之間的良性競爭,推出越來越多加值服務,使兩大業者之商業模式與獲利皆向上提升,電信業處境則是「傷人七分,損己三分」的流血戰。
表一、電信三雄之4G ARPU與客戶數近四年統計,來源:國家通訊委員會。
4G ARPU(元) |
中華電 |
台灣大 |
遠傳 |
所有業者 |
2017 Q4 |
664.5 |
626.9 |
748.2 |
643 |
2016 Q4 |
748.6 |
777.1 |
875.2 |
760.3 |
2015 Q4 |
859.8 |
955.2 |
951.9 |
893.2 |
2014 Q4 |
834.6 |
1085.4 |
1160.6 |
996.5 |
客戶數(萬戶) |
中華電 |
台灣大 |
遠傳 |
所有業者 |
2017 Q4 |
1045.2 |
722.7 |
715.8 |
2865.6 |
2016 Q4 |
1078.5 |
743.9 |
734.6 |
2892.9 |
2015 Q4 |
1117.7 |
745.3 |
739.4 |
2936.9 |
2014 Q4 |
1112.6 |
743 |
737 |
2930.1 |
表二、電信三雄近四年之EPS與股利統計,來源:Yahoo股市。
EPS(元) |
中華電 |
台灣大 |
遠傳 |
2017 |
5.01 |
5.21 |
3.5 |
2016 |
5.16 |
5.63 |
3.52 |
2015 |
5.52 |
5.76 |
3.52 |
2014 |
4.98 |
5.56 |
3.63 |
股利(元) |
中華電 |
台灣大 |
遠傳 |
2017 |
4.8 |
5.6 |
3.75 |
2016 |
4.94 |
5.6 |
3.75 |
2015 |
5.49 |
5.6 |
3.75 |
2014 |
4.86 |
5.6 |
3.75 |
只根據生活觀察還不夠,還要進一步查證國家通訊委員會(NCC)的統計驗證觀點。NCC的資料顯示從4G元年2014開始,所有電信業者的ARPU就從996.5元往下掉,每年都減少超過百元,2017年第四季僅剩643元,三年間大幅衰退35.4%(表一)。又以台灣大ARPU衰退42%最多,遠傳退步35%其次,中華電20%最少。最糟的問題是薄利卻無多銷,三大業者客戶數從2015年後全面呈現衰退的趨勢,誰都沒佔到便宜。對照近四年EPS同是台灣大衰退最多、遠傳其次,只有中華電約略持平。投資應該避開衰退中的產業,這些數據就是我個人認為未持股者應三思而後行的主因。
由於電信業者資本公積雄厚(中華電1700億、台灣大140億、遠傳100億),因此股利在EPS衰退下還是能穩定發放,台灣大與遠傳的盈餘發放率更超過100%,股利不受盈餘減少影響。中華電也至少都有95%以上盈餘發放率的水準,因此對已長期持股電信三雄的存股族影響有限。但要留意未來電信業衰退幅度是否過大,思考換股的可能,才能在存股路上持盈保泰。
未來電信業只會越來越競爭,連通訊軟體龍頭LINE都與遠傳合作推出4G 299起吃到飽的方案(網速有上限)搶食輕度用戶市場。當消費者習慣低價後,未來就算有5G也難以顯著改善ARPU。記得「生活即是選股,選股即是生活」。日常消費如果越花越開心(上網吃到飽、網購免運),就要特別注意相關公司的投資風險,